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:從上市公司一季報“含新量”看中國經濟發展向“新”
梁銀妍、張雪、王子霖
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報日前陸續出爐,5400家披露一季報的企業合計歸母凈利潤1.49萬億元,同比增長3.64%。其中,超七成上市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。
科技創新、消費“煥新”、外貿“上新”……一季報“新”意凸顯,傳遞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脈動,也顯現出中國經濟向新而進的更多積極信號。
中國交建研制出“天山號”“勝利號”硬巖挖掘機用于天山勝利隧道建設;海光信息突破異構計算芯片的功耗瓶頸,新一代DCU產品在智算中心的部署量實現翻倍;聯影醫療一季度新增7項國際認證,動態多極磁體技術將MRI成像速度提升50%,部分設備已實現與跨國巨頭并跑或領跑……
科技創新賦能,企業發展跑出“加速度”。這背后,是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位。今年一季度,近五成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,“重視研發”“加大研發投入”是科創板上市公司財報中高頻詞匯。
技術突破不僅是企業增長加速器,更是產業升級新引擎。近10年,滬市主板以電子、通信、醫藥生物、汽車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公司家數占比持續攀升至四成,主板市值領軍行業由金融、能源等傳統產業逐步轉向多元新興產業。
在西部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鄭宏達看來,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,中國科技產業具備強大的內生發展動力,新階段的投資應以半導體、人工智能等核心領域為錨點,通過技術乘數效應激活產業鏈內生動力。
“持續推進智能制造項目”“數字化運營舉措優化渠道全鏈路效率”“精細化運營和供應鏈優化”“自主品牌矩陣全面開花”……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一季報中,技術賦能、自主品牌創新等成為關鍵詞。
在海爾智家的再循環互聯工廠里,一臺臺廢舊冰箱經歷多道工序“重獲新生”,分解成為鐵、銅、鋁、塑料等,等待下次循環利用;在中寵股份的包裝車間里,自動化設備以每分鐘60袋的速度精準分裝,智能立體倉24小時不間斷運轉,“毛孩子”的食糧以此為起點運往全球……
消費“煥新”,供需持續釋放潛力。今年一季度,A股上市公司消費板塊營收增速及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.7%和14.7%,均顯著高于全部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。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,家電行業等業績受益,一季度家用電器、消費電子產品板塊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22.8%、107.5%。
新型消費不斷培育壯大,為經濟發展注入關鍵增量。據方正證券統計,假日經濟、冰雪經濟、谷子經濟等特色消費持續升溫。今年一季度,冰雪旅游板塊上市公司盈利增長了25.8%,寵物經濟相關板塊盈利增速達到58.2%,谷子經濟相關上市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了93.6%。
文娛旅游消費備受青睞,帶動了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。今年一季度,旅游、民航、酒店餐飲、影視等多個行業迎來增長。以電影行業為例,截至4月30日,16家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發布一季報,其中6家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翻倍。
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表示,從總量上來看,消費類上市公司營收雙增,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。隨著消費規模持續穩步擴大,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愈發明顯。
在廣交會格力電器展臺,搭載行業領先壓縮機技術、“風不吹人”技術、AI動態節能科技的創新產品廣受海外采購商青睞;在四川資陽,一批中國中車旗下資陽公司自主研制的SDD1型內燃機車裝車完成,啟運非洲……
新產品催生新業績。今年一季度,工程機械、油服裝備、工業自動化等相關企業海外市場業績繼續實現較好增長,市場滲透率逐步提升。
在浙江義烏,“進貨式旅游”成為時尚,老板們“走播帶貨”,接單忙不停。在江蘇揚州,揚杰科技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車間里“四下無人”,每筆海外訂單自動進入系統,生產線隨即響應……
今年一季度,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上市公司平臺——小商品城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雙位數同比增長;揚杰科技布局了智能工廠,海外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增40%。
“以技術創新為驅動”“細化全球化戰略”“推進產品多元化戰略”……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,多家上市公司在一季報中表示將加速布局新技術、新產品,進一步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中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趙福軍認為,加快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,企業要練好內功,要加大創新力度,不斷適應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和產品更新迭代,以創新的主動贏得市場的主動。
欄目日期 上證綜指 深證綜指 滬深300 深證成指 創業板指 上證50 科創50 北證50
2014年 52.87 33.80 51.66 35.62 12.83 63.93 -- --
2015年 9.41 63.15 5.58 14.98 84.41 -6.23 -- --
2016年 -12.31 -14.72 -11.28 -19.64 -27.71 -5.53 -- --
2017年 6.56 -3.54 21.78 8.48 -10.67 25.08 -- --
2018年 -24.59 -33.25 -25.31 -34.42 -28.65 -19.83 -- --
2019年 22.30 35.89 36.07 44.08 43.79 33.58 -- --
2020年 13.87 35.20 27.21 38.73 64.96 18.85 39.30 --
2021年 4.80 8.62 -5.20 2.67 12.02 -10.06 0.37 --
2022年 -15.13 -21.92 -21.63 -25.86 -29.37 -19.52 -31.35 -5.79
2023年 -3.70 -6.97 -11.38 -13.54 -19.41 -11.73 -11.24 14.92
2024年 12.67 6.51 14.68 9.34 13.23 15.42 16.07 -4.14
2025年1-4月 -2.17 -2.14 -4.18 -4.94 -9.04 -1.92 2.37 28.26
2024年1-4月 4.37 -4.45 5.05 0.66 -1.74 5.94 -9.92 -24.80
2024年1月 -6.27 -15.94 -6.29 -13.77 -16.81 -3.09 -19.62 -22.52
2024年2月 8.13 10.49 9.35 13.61 14.85 7.05 17.94 9.73
2024年3月 0.86 2.38 0.61 0.75 0.62 0.07 -5.57 -8.11
2024年4月 2.09 0.48 1.89 1.98 2.21 2.04 0.62 -3.73
2024年5月 -0.58 -1.50 -0.68 -2.32 -2.87 -0.08 -3.16 -5.24
2024年6月 -3.87 -6.45 -3.30 -5.51 -6.74 -2.73 -4.19 -8.11
2024年7月 -0.97 -0.45 -0.57 -1.07 0.28 -0.81 4.40 1.26
2024年8月 -3.28 -4.13 -3.51 -4.63 -6.38 -1.69 -6.62 -8.85
2024年9月 17.39 24.82 20.97 26.13 37.62 17.99 25.67 34.60
2024年10月 -1.70 3.33 -3.16 0.58 -0.49 -4.44 11.13 43.80
2024年11月 1.42 1.26 0.66 0.19 2.75 -0.31 3.91 1.25
2024年12月 0.76 -2.95 0.47 -1.86 -3.71 2.28 -1.83 -19.08
2025年1月 -3.02 -2.37 -2.99 -2.48 -3.63 -3.77 -3.42 1.95
2025年2月 2.16 5.97 1.91 4.48 5.16 2.14 12.95 23.53
2025年3月 0.45 -0.99 -0.07 -1.01 -3.07 1.01 -5.20 -2.74
2025年4月 -1.70 -4.46 -3.00 -5.75 -7.40 -1.22 -1.01 4.72